第二九九章 多年離家老大回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二九九章 多年離家老大回
臨安城經過餘天錫七年的布局,如今規模擴大了一倍有餘,而且無論是外圍還是城內,都顯得條理分明秩序井然。一條條筆直的街道將城市劃分為一座座街坊,新的街坊在高大的城墻之外圍繞著工廠區一塊塊地誕生,與之相配套的還有作為商業區與娛樂區的瓦肆。數以百萬計的百姓生活在這些新建的房子裏,而他們原先在城墻內的簡陋屋子,則或是轉賣或是空置。
趙與荃掀開封閉式馬車的窗簾,向處看了幾眼,心中的嫉意不停地翻滾,讓他冷冷哼了一聲,將簾子一摔,將身體重重靠在座椅背上。
他是遠支宗室,因為關系偏遠的緣故,已經沒有了任何封號爵位。幸好家中還有些資財,從他祖父一代開始便在泉州利用皇族的地位經商,到得他這一代,已經積累了巨量的財富。但是他對此仍不滿足,他覺得,既然這天下是趙家的,那麽身為趙家一份子的他,自然也擁有其中一部分。
象那些賺錢賺得讓人驚心動魄的工廠、酒樓,還有那些船運、商場,那原本是皇家產業,自應交與皇族來管理,全天下趙姓宗親,都應該能分上一杯羹,可如今這些產業都被外人把持著,莫說姓趙的插不得手,便是那些紅利收益,也沒有一分用在補貼宗室生計上。
這讓趙與荃心中嫉妒得發狂,和他一樣,天子遠支宗室當中對此心懷不滿的不計其數,特別是那些家境貧困又心高氣傲的,更是少不得在背地裏說天子對待親族過於“苛刻”,而對那些流求來的人又太過寬厚。
想到這裏,趙與荃冷笑了聲,這幫子家夥也是些不爭氣的。
馬車穿過城門,上了禦街,又拐入一處小巷,停在一處綿延的院落前。趙與荃下了馬車,向四周張望了一下,據說天子在職方司下設有密諜處,專門偵查國內各種異動,不過宗室之事,他們應該插不了手,便是想插手,也無計可施——雖然靖康之難使得北方的宗室受到極大摧殘,可南渡之後,皇族宗室特別是遠支又迅速壯大起來,僅泉州便聚居了數千人,何況是臨安。以族譜中所記來看,整個大宋皇族遠支,按十萬來說都是少的。密諜處再厲害,總不可能將這十萬人全都監視吧。
故此,趙與荃這四下張望並不是為了防止密諜處的人,而是看看左近有沒有自己熟悉的人。當他看到停在旁邊的另一輛馬車和正向他行禮的車夫時,他眉頭微微皺了皺。
“這廝倒來得早……是了,每次有賺錢的事情,他便象嗅著魚腥味兒的貓,急不可奈。”
趙與荃一邊這樣想一邊踏進了大門。
大門裏象他這般的人還有不少,足有十餘個,都是遠支的皇族宗室,沒有資格獲得爵號官銜,卻靠著這個皇親的身份賺下了不少家當。但是,這幾年來眾人的生意無一例外都受到了沖擊,工業化的生產,使得他們原先依靠宗室身份獲得的優勢蕩然無存,而單靠商貿,他們又無法競爭得過那些有蒸汽船的流求商家。
見他進來,眾人都是一陣寒喧,因為同族,少不得按輩敘齒,趙與荃與當今天子同輩,輩份只能算小的,不過他資財豐厚,在這些人當中又算多的,因此免不了有人出言相譏,他只作不知。
“十六叔最近生意做得如何?”他穿過眾人,不動聲色地來到一個四十餘歲的男子身前,皮笑肉不笑地問道。
“托福,托福,與荃賢侄最近應當不錯吧,你在泉州做那海貿,近來想是賺得盆滿缽滿啦?”
被趙與荃稱為十六叔的名為趙希琥,聽得他的話後笑得甚是可親,但趙與荃卻恨不得將他的臉都打破——他正是泉州的海貿爭不過流求船隊而不得不來臨安尋找機會的,趙希琥分明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他便沒有想到,自己方才問趙希琥最近生意如何,也是聽得他的羅織坊終於關門歇業而有意挑釁。
這些宗室聚在一起,倒不是商議什麽陰謀,他們也沒有這個膽子。趙與荃聽得眾人不著邊際地閑扯了好一會兒,都是在說如今生計艱難,當向宗正寺請願。但是說來說去,大夥嘴上都慷慨激昂,卻沒有一個挑頭之人。趙與荃聽得煩躁不安,想得路上所見工廠商家的繁華,忍不住叫道:“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你們都在這商議了五六次,如今外邊出了這許多事,聲勢也造了,便只差一紙請願入宗正寺,此事一不違法二不逾規,有何可懼?”
“說得輕巧,與荃你為何不去遞這請願書?”趙希琥冷笑道。
“我是晚輩,在座之中,十之七八高過我與荃一輩兩輩,甚至有叔曾祖輩的人物在,哪輪得到我出頭?”趙與荃冷笑道:“若是我出了頭,大宗正寺受了此事,卻由哪個主持?天子官家最是寬厚不過,待百姓尚愛之若子,又如何會為難我等?今日在此,若再議不出事來,各家兄弟子侄還在外頭惹事生非,咱們遲早都得被押送外宗正司,若只是贖罰貶責還罷了,若是庭訓除名,誰消受得了?”
眾人聽得外宗正司都是面色一變,如今外宗正司分在泉州、福州,對於他們來說那不是一個陌生的地方,宗子違法,大都押送這兩司處罰。
“與荃賢侄難得說出了道理來。”趙希琥原是一向與趙與荃不和的,但這次破天荒地站在了他的一邊,他沈吟一會兒,然後看向眾人:“官家雖是仁厚,對生事擾民卻是甚為惱怒,大夥造出了聲勢便罷,此後還是約束好子弟,莫要真生出什麽事端,若是違了律法,那便……”
他剛想說出“事與願違”四個字的時候,門外突的一陣喧嘩,緊接著,一大隊殿前司侍衛破門而入,趙希琥面色大變,屋中諸人也是個個噤若寒蟬。
“奉太後懿旨,諸多宗室擅自勾連,擾民生事,著令殿前司緝押查拿。”侍衛中為首的冷冰冰地喝道:“諸位宗子皆是天家血脈,還請配合,切勿抗旨,免得失了大宋皇家尊嚴。”
聽得“太後”兩個字,眾人都是心頭一凜,若是宗正司出面那倒好辦,而且他們在宗正司中有人,必然能先得消息,這也是他們敢四處生事,制造宗子生計無著的輿論之因,可偏偏將在深宮中安息的楊太後忘了,若是太後懿旨,繞過宗正司處置他們,他們這次只能說是弄巧成拙。
此次事件的報告很快呈到趙與莒面前,原因很簡單,無非是遠支宗室子弟眼見著這幾年大宋發展迅速,許多投資辦廠經商的人都發家致富,而他們原先憑借宗室特權獲得的競爭優勢在對方的經營管理和生產技術優勢面前不值一提,於是便生了貪欲,想要趙與莒將工業化的果實與他們共享,在他們看來,這天下是趙家的,生為趙家人,工廠商鋪他們理所當然也有份。
“朕這龍椅,他們想來也有份。”趙與莒對著楊太後抱怨道:“宗正司明知此事,竟然假裝不知,想來對朕賺下的這份家當也是垂涎三尺的了。”
楊太後已經垂垂老矣,這兩年動得明顯少了,聽得趙與莒的抱怨,她只是搖頭,沈吟了好一會兒然後勸道:“官家,畢竟一筆寫不下兩個趙字,又未曾鬧出什麽大事來,訓誡一番便算了——陛下日進鬥金,也當考慮這些宗親,不防將些無關緊要的產業與他們。”
“太後,此事怕是難行。”雖然心中對此激烈反對,但趙與莒嘴中說的還是很委婉:“所謂貪心不足欲壑難填,朕給了他們一次,以他們的手段,便會再來要第二次第三次……咱們大宋不能有什麽鐵桿莊稼存在,養出一幫子除了嗷嗷叫外別無用處的人來,這不是幫他們,而是害了他們。”
楊太後微微點頭,她沒有那麽多心力管這閑事,這幾年對於外頭的政務,她都完全不理會了,每日除了趙與莒的後宮眾女陪她閑話,便是楊氏族親進來與她閑聊,偶爾也會在臨安附近轉轉,上次還乘了一趟火車去華亭,只不過她暈車暈得厲害。
這件宗室引起的風波便暫告一段落,所有參與此事的宗室都受了懲罰,趙與莒並未在此事上花費更多的精力,他便是再為明智,也想不到這件事情還會有後續。
宗室風波對於林雨輝這般小民而言算那是非常遙遠的事情,宗室再膽大,也不敢將事情鬧到鐵路上。臨安至華亭鐵路作為大宋本土最早投入運營的一條鐵路,目前也是最為繁忙的一段,特別是人員往來,比起其餘鐵路的任何一支都要繁忙。如今這條鐵路除了向西北到了金陵,過了臨安之後還延伸到了慶元府,臨安不是好的港口,故此如今進出臨安的海運貨物,一半是自慶元府登岸由鐵路轉運,另一半則是從華亭轉運。
這趟乙字一零六路列車,便是一列由慶元開往臨安再開往華亭的客運專列,林雨輝如今已經從一個檢道記錄員升為慶元車站站長,他還保留著以往的風格,每日都親自察看鐵軌,在站臺上送每一趟列車出站,生怕有絲毫紕漏。
今日乘此趟車的人非常多,可能是因為到了年末的緣故,按著宋人的傳統,都要趕回家過年祭祖。林雨輝將旅客隨意扔下的垃圾掃入垃圾筒中,抹了把汗水,卻發現一個老人不知何時來到了他的面前。
這老人精神尚好,人有些瘦,看年紀應該有七十了,微微有些駝背,當他盯著林雨輝時,林雨輝覺得自己似乎被看透了一般。那老人撚著胡須,微微咳了一聲,然後問道:“這位小哥請了。”
林雨輝也年過三十,被稱為“小哥”多少讓他有些不快,但看著那老人的目光,他心中的不快不自覺便被壓了下去:“老先生有何指教?”
“慶元府的這個……列車站是何時建成的?”那老人問道。
林雨輝微微一怔,然後笑著指向旁邊的石碑:“老先生請看。”
那老人原先未曾註意這塊石碑,轉過身來看著上邊“大宋慶元府火車站,炎黃五年六月立”一列字後,微微點了點頭。
“老先生是慶元府人?”林雨輝想起這位老人的口音,便試探著問了一句,老人點了點頭,林雨輝又道:“想來多年未曾回來吧?”
“有七八年了……”老人嘆息了聲,輕輕拍著那石碑:“少小離家老大回啊。”
林雨輝還待再與這老人搭訕,卻見老人身邊的幾個壯漢上來,恭恭敬敬地對那老人道:“老先生。”
“知道知道,我不過是問問話罷了……”老人不耐煩地說了一句,那幾個壯漢面露尷尬之色,卻又不好阻攔。
林雨輝心中暗暗生奇,這幾個壯漢對老人甚為恭敬,但看模樣他們又同時約束著老人的行動,也不知這老人究竟是誰,又與這幾個壯漢是何等幹系。
“這位小哥,老夫此次回慶元,只是匆匆而過,連故居都未曾落腳便來得你這車站……小哥在慶元多久了,能不能向小哥打聽些事情?”老人又問道。
林雨輝看了那些壯漢一眼,那些壯漢並無阻止的意思,他便點了點頭:“老先生,此處風大,若要下問,何不入候車室?”
“無防無防,老夫的身子骨兒還算硬朗。”那老人笑了笑,然後細細問了許多情形,諸如慶元府這些年來新開了多少廠子,聚居了多少人口,修了多少道路,府城中的大戶世家又都做了些什麽事情,他問得甚是細致,大多數都是林雨輝不知道的,顯然,這老人是太想知道慶元府的事情,才會如此細細盤問。
兩人說了好一會兒,隨著時間臨近,車站裏的鐘聲響了起來,林雨輝看了看,然後對那老人道:“老先生,乙字一零六號車要出站了,晚生還有事情,不能再奉陪,還請見諒。”
“多謝,叨嘮了。”老人道了聲謝,然後笑道:“老夫正是要乘這趟車,在流求時也乘過列車……”
“咳!”一個壯漢咳了聲,老人瞪了他一眼,卻閉住嘴,不再提流求的事情,轉身離了去。眾壯漢隨他離開,唯有一個留下,看著林雨輝道:“這位老先生之事,你勿向旁人說起,明白麽?”
林雨輝剛皺起眉來,那人卻遞過一個硬紙小冊兒,林雨輝看到上頭的“大宋近衛軍軍情司”印章,立刻點了點頭:“我明白。”
大宋近衛軍軍情司乃是直屬於天子的軍情機構,林雨輝也去過流求,對於這個李雲睿一手建起的機構自是有所耳聞。
那人收回小冊兒離開,林雨輝目送他的背影,心中更是狐疑,那個老人究竟是誰?
正這時,有一個在他耳邊問道:“那老兒問了你些什麽?”
林雨輝回過頭來,卻看見一張熟悉的面孔,雖然這人不認識他,他卻不只一次見過這人。他立刻恭敬地行禮:“孟都督。”
後來出現的人,正是自細蘭回到大宋本土的孟希聲。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臨安城經過餘天錫七年的布局,如今規模擴大了一倍有餘,而且無論是外圍還是城內,都顯得條理分明秩序井然。一條條筆直的街道將城市劃分為一座座街坊,新的街坊在高大的城墻之外圍繞著工廠區一塊塊地誕生,與之相配套的還有作為商業區與娛樂區的瓦肆。數以百萬計的百姓生活在這些新建的房子裏,而他們原先在城墻內的簡陋屋子,則或是轉賣或是空置。
趙與荃掀開封閉式馬車的窗簾,向處看了幾眼,心中的嫉意不停地翻滾,讓他冷冷哼了一聲,將簾子一摔,將身體重重靠在座椅背上。
他是遠支宗室,因為關系偏遠的緣故,已經沒有了任何封號爵位。幸好家中還有些資財,從他祖父一代開始便在泉州利用皇族的地位經商,到得他這一代,已經積累了巨量的財富。但是他對此仍不滿足,他覺得,既然這天下是趙家的,那麽身為趙家一份子的他,自然也擁有其中一部分。
象那些賺錢賺得讓人驚心動魄的工廠、酒樓,還有那些船運、商場,那原本是皇家產業,自應交與皇族來管理,全天下趙姓宗親,都應該能分上一杯羹,可如今這些產業都被外人把持著,莫說姓趙的插不得手,便是那些紅利收益,也沒有一分用在補貼宗室生計上。
這讓趙與荃心中嫉妒得發狂,和他一樣,天子遠支宗室當中對此心懷不滿的不計其數,特別是那些家境貧困又心高氣傲的,更是少不得在背地裏說天子對待親族過於“苛刻”,而對那些流求來的人又太過寬厚。
想到這裏,趙與荃冷笑了聲,這幫子家夥也是些不爭氣的。
馬車穿過城門,上了禦街,又拐入一處小巷,停在一處綿延的院落前。趙與荃下了馬車,向四周張望了一下,據說天子在職方司下設有密諜處,專門偵查國內各種異動,不過宗室之事,他們應該插不了手,便是想插手,也無計可施——雖然靖康之難使得北方的宗室受到極大摧殘,可南渡之後,皇族宗室特別是遠支又迅速壯大起來,僅泉州便聚居了數千人,何況是臨安。以族譜中所記來看,整個大宋皇族遠支,按十萬來說都是少的。密諜處再厲害,總不可能將這十萬人全都監視吧。
故此,趙與荃這四下張望並不是為了防止密諜處的人,而是看看左近有沒有自己熟悉的人。當他看到停在旁邊的另一輛馬車和正向他行禮的車夫時,他眉頭微微皺了皺。
“這廝倒來得早……是了,每次有賺錢的事情,他便象嗅著魚腥味兒的貓,急不可奈。”
趙與荃一邊這樣想一邊踏進了大門。
大門裏象他這般的人還有不少,足有十餘個,都是遠支的皇族宗室,沒有資格獲得爵號官銜,卻靠著這個皇親的身份賺下了不少家當。但是,這幾年來眾人的生意無一例外都受到了沖擊,工業化的生產,使得他們原先依靠宗室身份獲得的優勢蕩然無存,而單靠商貿,他們又無法競爭得過那些有蒸汽船的流求商家。
見他進來,眾人都是一陣寒喧,因為同族,少不得按輩敘齒,趙與荃與當今天子同輩,輩份只能算小的,不過他資財豐厚,在這些人當中又算多的,因此免不了有人出言相譏,他只作不知。
“十六叔最近生意做得如何?”他穿過眾人,不動聲色地來到一個四十餘歲的男子身前,皮笑肉不笑地問道。
“托福,托福,與荃賢侄最近應當不錯吧,你在泉州做那海貿,近來想是賺得盆滿缽滿啦?”
被趙與荃稱為十六叔的名為趙希琥,聽得他的話後笑得甚是可親,但趙與荃卻恨不得將他的臉都打破——他正是泉州的海貿爭不過流求船隊而不得不來臨安尋找機會的,趙希琥分明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他便沒有想到,自己方才問趙希琥最近生意如何,也是聽得他的羅織坊終於關門歇業而有意挑釁。
這些宗室聚在一起,倒不是商議什麽陰謀,他們也沒有這個膽子。趙與荃聽得眾人不著邊際地閑扯了好一會兒,都是在說如今生計艱難,當向宗正寺請願。但是說來說去,大夥嘴上都慷慨激昂,卻沒有一個挑頭之人。趙與荃聽得煩躁不安,想得路上所見工廠商家的繁華,忍不住叫道:“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你們都在這商議了五六次,如今外邊出了這許多事,聲勢也造了,便只差一紙請願入宗正寺,此事一不違法二不逾規,有何可懼?”
“說得輕巧,與荃你為何不去遞這請願書?”趙希琥冷笑道。
“我是晚輩,在座之中,十之七八高過我與荃一輩兩輩,甚至有叔曾祖輩的人物在,哪輪得到我出頭?”趙與荃冷笑道:“若是我出了頭,大宗正寺受了此事,卻由哪個主持?天子官家最是寬厚不過,待百姓尚愛之若子,又如何會為難我等?今日在此,若再議不出事來,各家兄弟子侄還在外頭惹事生非,咱們遲早都得被押送外宗正司,若只是贖罰貶責還罷了,若是庭訓除名,誰消受得了?”
眾人聽得外宗正司都是面色一變,如今外宗正司分在泉州、福州,對於他們來說那不是一個陌生的地方,宗子違法,大都押送這兩司處罰。
“與荃賢侄難得說出了道理來。”趙希琥原是一向與趙與荃不和的,但這次破天荒地站在了他的一邊,他沈吟一會兒,然後看向眾人:“官家雖是仁厚,對生事擾民卻是甚為惱怒,大夥造出了聲勢便罷,此後還是約束好子弟,莫要真生出什麽事端,若是違了律法,那便……”
他剛想說出“事與願違”四個字的時候,門外突的一陣喧嘩,緊接著,一大隊殿前司侍衛破門而入,趙希琥面色大變,屋中諸人也是個個噤若寒蟬。
“奉太後懿旨,諸多宗室擅自勾連,擾民生事,著令殿前司緝押查拿。”侍衛中為首的冷冰冰地喝道:“諸位宗子皆是天家血脈,還請配合,切勿抗旨,免得失了大宋皇家尊嚴。”
聽得“太後”兩個字,眾人都是心頭一凜,若是宗正司出面那倒好辦,而且他們在宗正司中有人,必然能先得消息,這也是他們敢四處生事,制造宗子生計無著的輿論之因,可偏偏將在深宮中安息的楊太後忘了,若是太後懿旨,繞過宗正司處置他們,他們這次只能說是弄巧成拙。
此次事件的報告很快呈到趙與莒面前,原因很簡單,無非是遠支宗室子弟眼見著這幾年大宋發展迅速,許多投資辦廠經商的人都發家致富,而他們原先憑借宗室特權獲得的競爭優勢在對方的經營管理和生產技術優勢面前不值一提,於是便生了貪欲,想要趙與莒將工業化的果實與他們共享,在他們看來,這天下是趙家的,生為趙家人,工廠商鋪他們理所當然也有份。
“朕這龍椅,他們想來也有份。”趙與莒對著楊太後抱怨道:“宗正司明知此事,竟然假裝不知,想來對朕賺下的這份家當也是垂涎三尺的了。”
楊太後已經垂垂老矣,這兩年動得明顯少了,聽得趙與莒的抱怨,她只是搖頭,沈吟了好一會兒然後勸道:“官家,畢竟一筆寫不下兩個趙字,又未曾鬧出什麽大事來,訓誡一番便算了——陛下日進鬥金,也當考慮這些宗親,不防將些無關緊要的產業與他們。”
“太後,此事怕是難行。”雖然心中對此激烈反對,但趙與莒嘴中說的還是很委婉:“所謂貪心不足欲壑難填,朕給了他們一次,以他們的手段,便會再來要第二次第三次……咱們大宋不能有什麽鐵桿莊稼存在,養出一幫子除了嗷嗷叫外別無用處的人來,這不是幫他們,而是害了他們。”
楊太後微微點頭,她沒有那麽多心力管這閑事,這幾年對於外頭的政務,她都完全不理會了,每日除了趙與莒的後宮眾女陪她閑話,便是楊氏族親進來與她閑聊,偶爾也會在臨安附近轉轉,上次還乘了一趟火車去華亭,只不過她暈車暈得厲害。
這件宗室引起的風波便暫告一段落,所有參與此事的宗室都受了懲罰,趙與莒並未在此事上花費更多的精力,他便是再為明智,也想不到這件事情還會有後續。
宗室風波對於林雨輝這般小民而言算那是非常遙遠的事情,宗室再膽大,也不敢將事情鬧到鐵路上。臨安至華亭鐵路作為大宋本土最早投入運營的一條鐵路,目前也是最為繁忙的一段,特別是人員往來,比起其餘鐵路的任何一支都要繁忙。如今這條鐵路除了向西北到了金陵,過了臨安之後還延伸到了慶元府,臨安不是好的港口,故此如今進出臨安的海運貨物,一半是自慶元府登岸由鐵路轉運,另一半則是從華亭轉運。
這趟乙字一零六路列車,便是一列由慶元開往臨安再開往華亭的客運專列,林雨輝如今已經從一個檢道記錄員升為慶元車站站長,他還保留著以往的風格,每日都親自察看鐵軌,在站臺上送每一趟列車出站,生怕有絲毫紕漏。
今日乘此趟車的人非常多,可能是因為到了年末的緣故,按著宋人的傳統,都要趕回家過年祭祖。林雨輝將旅客隨意扔下的垃圾掃入垃圾筒中,抹了把汗水,卻發現一個老人不知何時來到了他的面前。
這老人精神尚好,人有些瘦,看年紀應該有七十了,微微有些駝背,當他盯著林雨輝時,林雨輝覺得自己似乎被看透了一般。那老人撚著胡須,微微咳了一聲,然後問道:“這位小哥請了。”
林雨輝也年過三十,被稱為“小哥”多少讓他有些不快,但看著那老人的目光,他心中的不快不自覺便被壓了下去:“老先生有何指教?”
“慶元府的這個……列車站是何時建成的?”那老人問道。
林雨輝微微一怔,然後笑著指向旁邊的石碑:“老先生請看。”
那老人原先未曾註意這塊石碑,轉過身來看著上邊“大宋慶元府火車站,炎黃五年六月立”一列字後,微微點了點頭。
“老先生是慶元府人?”林雨輝想起這位老人的口音,便試探著問了一句,老人點了點頭,林雨輝又道:“想來多年未曾回來吧?”
“有七八年了……”老人嘆息了聲,輕輕拍著那石碑:“少小離家老大回啊。”
林雨輝還待再與這老人搭訕,卻見老人身邊的幾個壯漢上來,恭恭敬敬地對那老人道:“老先生。”
“知道知道,我不過是問問話罷了……”老人不耐煩地說了一句,那幾個壯漢面露尷尬之色,卻又不好阻攔。
林雨輝心中暗暗生奇,這幾個壯漢對老人甚為恭敬,但看模樣他們又同時約束著老人的行動,也不知這老人究竟是誰,又與這幾個壯漢是何等幹系。
“這位小哥,老夫此次回慶元,只是匆匆而過,連故居都未曾落腳便來得你這車站……小哥在慶元多久了,能不能向小哥打聽些事情?”老人又問道。
林雨輝看了那些壯漢一眼,那些壯漢並無阻止的意思,他便點了點頭:“老先生,此處風大,若要下問,何不入候車室?”
“無防無防,老夫的身子骨兒還算硬朗。”那老人笑了笑,然後細細問了許多情形,諸如慶元府這些年來新開了多少廠子,聚居了多少人口,修了多少道路,府城中的大戶世家又都做了些什麽事情,他問得甚是細致,大多數都是林雨輝不知道的,顯然,這老人是太想知道慶元府的事情,才會如此細細盤問。
兩人說了好一會兒,隨著時間臨近,車站裏的鐘聲響了起來,林雨輝看了看,然後對那老人道:“老先生,乙字一零六號車要出站了,晚生還有事情,不能再奉陪,還請見諒。”
“多謝,叨嘮了。”老人道了聲謝,然後笑道:“老夫正是要乘這趟車,在流求時也乘過列車……”
“咳!”一個壯漢咳了聲,老人瞪了他一眼,卻閉住嘴,不再提流求的事情,轉身離了去。眾壯漢隨他離開,唯有一個留下,看著林雨輝道:“這位老先生之事,你勿向旁人說起,明白麽?”
林雨輝剛皺起眉來,那人卻遞過一個硬紙小冊兒,林雨輝看到上頭的“大宋近衛軍軍情司”印章,立刻點了點頭:“我明白。”
大宋近衛軍軍情司乃是直屬於天子的軍情機構,林雨輝也去過流求,對於這個李雲睿一手建起的機構自是有所耳聞。
那人收回小冊兒離開,林雨輝目送他的背影,心中更是狐疑,那個老人究竟是誰?
正這時,有一個在他耳邊問道:“那老兒問了你些什麽?”
林雨輝回過頭來,卻看見一張熟悉的面孔,雖然這人不認識他,他卻不只一次見過這人。他立刻恭敬地行禮:“孟都督。”
後來出現的人,正是自細蘭回到大宋本土的孟希聲。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